您当前的位置: 新闻动态

叶敬忠教授在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仪式上的发言

  • 发布日期:2018-06-27
  • 浏览次数:10157

给“不知道”和“不确定”留出空间

 

叶敬忠

 

 

 

各位硕士博士、家长、老师和领导,大家好!

首先,我作为导师代表,在如此庄重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,满怀激动和欣慰,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,走上新的岗位!

除了祝贺之外,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,我该对毕业在即的同学们说些什么?我给自己的发言起了个题目,即:给“不知道”和“不确定”留出空间!

请大家回想一下,在读硕士或博士之前,你当时是否想到要做刚刚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呢?你当时知道会得出刚刚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的结果和结论吗?我觉得不太可能!假如历经几年的研究,结果你早已获知,那么这几年的研究生涯一定既缺乏意义,又缺乏惊喜!

再想想,几年前你会想到走上如今即将进入的工作岗位吗?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、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·斯科特说,耶鲁大学80%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都是入学时未曾想象到的,他认为人们应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去开创新的事业。

再者,几年前你能想象到今天的世界大变局吗?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世界范围的经济学家都未能做出预测!那些顶级经济学家都未能预测到,我们是谁?

    回顾这些经历,我想说明一个道理,即:在任何时候,任何人都要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方面,都要确定自己有不确定的东西!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往往陷入对自己认知的盲目自信,认为自己知道一切,确定一切。

一项调查显示,大学生认为好的课程主要是:自己感兴趣,自己觉得有用。我个人非常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。但是,我们的教学该不该完全按照学生认为的“有用”来开展?

我每每为此纠结,一位刚刚入学的年轻学生,真的知道自己的兴趣吗?真的知道哪些课程有用吗?有研究指出:对知识的精通是形成热情的重要因素,有了热情才能形成真正的兴趣。如果一位年轻学生尚未开始学习,更谈不上精通,如何能够确定自己的真正兴趣?同样,世界迅即变迁,现实令人如此眼花缭乱,你如何能够知晓几年之后哪些知识有用,哪些知识无用?

    世界那么大,你是否希望永远以现在的格局过活一生?答案或许是否定的。但在很多时候,人们总以自己认为的确定常识对待变换的历史和莫测的世界。以下两件事,若固守现有的格局和常识,你会相信吗?

第一件事,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,你相信吗?198498日的《中国青年报》在头版头条记录了这一现实历史!

第二件事,对于过往的小农而言,所谓竞争,根本不是与他人竞争,而是与自己竞争:他们用大量时间整理菜园、清除杂草、修建围栏、搭建支架,为的是精致和审美。他们追求卓越,但并不是超越他人,而是超越自己!这些你相信吗?但历史确实记录了这些事实。

所以,我们一定要认识到,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,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判断。因此,在大家离开校园后,

假如你是一名领导,不必自以为一定比下属高明,你的岗位使得你未必了解下属的生活现实;

假如你是一名下属,不必在某个方面固执己见,你未必了解领导所面对的多维度和多面向的复杂现实;

假如你是一名技术人员,不必过分确信技术的作用,当一项技术发明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时,很可能引来十个新问题。

假如你是一名投身乡村的建设者,不必确信比农民更有知识、更有文化,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,十年以后,你未必能比农民们过得更好!

所以,我们一定要给自己的“不知道”和“不确定”留出空间。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不知道;我们需要确定现实的不确定。一个人若对自己的认知“高度地确定”和“绝对地确信”,其本质根本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深度的任性。

我相信,给自己留出足够的“不知道”和“不确定”的空间,其实就是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,也是给他人、给人民留出足够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。

我期待各位硕士博士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,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;在职业生涯中,能够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!

我们所有人都因为“中国农业大学”这六个字而牢牢地联结在了一起。在未来,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一定会如父母一般永远惦记着长大成人、外出创业的你们;我相信,各位硕士博士也一定会如儿女一般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!

    谢谢大家!

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 版权所有 2011 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 协助
地址: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  邮编:100193